立德立志立言,樹人薪火相傳——深切緬懷紀念唐仲英先生
編者按
20余年來,唐仲英先生及唐仲英基金會向清華大學捐贈支持各類項目近億元,數千名師生受到資助。唐仲英先生興教助學、熱心公益的善行義舉深深地鐫刻在每一位清華大學師生的心中。
值此元宵佳節之際,謹播發唐仲英基金會特別制作的新版宣傳片《大愛無疆 向善前行》,并配文回顧唐先生與清華的深厚情誼,以誠摯紀念唐仲英先生,激勵后學向善前行。
1930年,唐仲英出生在盛澤的柳家弄老宅。少年時代,他隨父親先后遷居重慶、香港, 后來又赴美國求學。在舉目無親的美國,他白手起家,從1960年建第一座唐氏工廠,到不斷壯大形成在美國擁有30多家企業的唐氏工業集團,再到創立及收購超過150個公司,足跡遍布北美、南美及亞洲。1999年,他被《福布斯》雜志排名為美國私人公司第157位。
功成名就的唐先生,毅然選擇了回到祖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設立唐仲英基金會,無償幫助國內教育、醫療、科技等公益事業的發展。唐先生的公益事業中有90%是致力于教育,而清華大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更是離不開唐先生做出的貢獻。
唐仲英先生與同學們親切交流
1998年設立“清華之友——唐仲英德育獎學金”
“清華之友——唐仲英德育獎學金”設立于1998年,至今已有二十三年,也是唐仲英先生在高校設立的第一個德育獎學金。從此,唐先生與清華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清華大學20余年來快速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和支持者。獎學金秉承唐仲英基金會宗旨,為受助大學生奠定一生道德品行的基礎。目前,獎學金的性質已為獎助結合,既有部分同學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又有部分同學為非困難學生。截至目前,德育獎學金已累計支持近千名品學兼優的清華學子完成學業,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理想。
2004年“清華之友——唐仲英德育獎學金”頒發儀式
唐仲英愛心社懷來支教
最讓唐先生欣慰的是“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的獲得者在2002年組成了清華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組織各類公益性社會活動,培養鼓勵社員成為志愿公益的領軍人才。隨著愛心社在校內影響不斷擴大,全校有更多同學以“志愿者”身份加入愛心社大家庭。發展到現在,愛心社不僅面向全校同學招募,還吸納并推薦優秀同學參評唐仲英德育獎學金。
近20年來,愛心社以懷來支教為支點,從點滴和身邊做起,逐漸成為清華學生公益活動的領跑者,并在清華大學200多家學生社團中脫穎而出,2017年-2020年連續四年被評為清華大學十佳社團,并在2019年獲得清華大學學生社團的最高榮譽“星空杯”。
2011年設立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
由唐仲英先生捐資創立的清華大學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為國內首創,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公共管理知識與思維、公共服務能力與素養、公共治理視野與理念,培養具有公共服務精神和領導力潛質的在校生。計劃自設立以來,已累計招募了十期學員。經過“唐仲英計劃”的培養,學員們在公共服務精神與領導力上都獲得了極大提升,學員在校期間承擔社會工作,服務集體服務同學,畢業后奔赴公共部門,投身到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事業中。目前,完成“唐仲英計劃”培養方案后畢業的學員有237名,其中超過70%的學員前往公共部門就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清華唐仲英計劃學員用行勝于言的品格踐行著唐先生倡導的“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推己及人、薪火相傳”的社會情懷,愿以吾生之志報效家國,弘揚唐先生之精神與遺愿。
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2018年年會
2016年設立仲英青年學者項目
唐仲英基金會選擇清華大學首批設立仲英青年學者項目,獎勵有優秀學術潛力的青年教師,使他們能夠心無旁騖的投身學術研究,專注事業發展。在邱勇校長的親自關心下,項目全部用于資助最需要支持的文科青年教師身上。目前遴選出的四期共50位清華仲英青年學者來自法學院、公共管理、美術學院、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院、社科學院等多個院系。在唐先生的支持下,這些青年學者得以更加專注的從事他們所熱愛的學術研究。
校長邱勇與唐仲英先生簽署清華大學仲英青年學者項目捐贈協議
仲英青年學者不僅專注自身學術發展,更積極投身愛心社及學生領導力項目開展的工作中,多位仲英青年學者擔任愛心社輔導員,與同學開展餐敘、微沙龍、讀書會等活動,為同學們的成長答疑解惑,為他們開展公益活動給予幫助指導。
2020年首屆北方地區仲英青年學者論壇合影
愛心社原指導老師賈龍表示,經過多年的實踐發展,唐先生支持的領導力計劃和仲英青年學者以及愛心社已經形成有機良性循環,讓更多清華學子獲益,也讓唐先生熱心公益、樂善好施的精神在同學中廣泛傳承。
創新求索,引領未來
在關注青年成長的同時,唐仲英先生也對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等項目給予資助,希望引起更多人對這些領域的深入關注,從而推動社會的前進和思想的創新發展。2008年,唐先生捐贈清華大學設立唐仲英醫學研究基金,對于推動醫學學科建設、特別是心臟中心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帶動了30余家慈善機構開展醫療扶貧合作和救助。此后,唐仲英基金會還捐贈設立了結構超潤滑創新研究基金、智能多功能骨科手術機器人項目、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公共健康監測與研究網絡項目等,并支持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達芬奇機械發明和蘇頌水運儀象臺的復原,為清華大學的跨學科前沿探索與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骨科手術機器人項目進行動物實驗
同學們展示自己動手制作的達芬奇螺旋飛行器和天地儀作品
正如臧克家先生所說,“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唐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就如天上的星辰,將永遠照耀人間。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