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蘭:恪守育人初心,治學上下求索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大學最珍惜的風尚。清華歷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集中資源加大支持力度,促使更多人才脫穎而出,讓清華成為國際學術大師薈萃、各國優秀學子向往的學術殿堂。
清華大學于1997年設立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旨在建設一支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兼備,具有良好師德的青年教師隊伍。1996年4月28日,永新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光彪先生捐贈設立“曹光彪高科技發展基金”,一部分用于支持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獲獎教師。
謝蘭,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學士,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博士后,美國匹茲堡大學訪問學者,清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主講課程包括本科必修課《病理生理學》,通識課《人體胚胎學的奧妙》,另外還參與多門課程的講授。曾獲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工作青年拔尖個人、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清華大學實驗技術成果一等獎、清華大學優秀班主任一等獎、清華大學年度教學優秀獎、SRT計劃優秀指導教師二等獎等榮譽。
圓臉、齊頦短發配上一副窄框圓邊眼鏡,一抹淺笑總能讓人不自覺想到水鄉的溫潤。坐在辦公室的她十分隨和,對答有條不紊。初識她的人不可能會錯過她身上時光淘過的成熟,而潛藏在波瀾不驚之下的則是她對教書育人的拳拳之心。她,就是來自醫學院的老師,謝蘭。
求學廿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005年,剛剛獲得臨床醫學學士學位的謝蘭因緣際會來到清華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在博士后階段,她又選擇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最終成為擁有醫學-生物-工程交叉學科背景的一名復合型人才,也為她成為醫學實驗班的教師打下了基礎。
醫學實驗班采用新興的“3+2+3”的培養模式,臨床與科研并重,旨在為祖國的醫學事業培養高水平的醫師科學家。在臨床專業背景和科研實力的加持下,謝蘭毅然選擇了踏上三尺講臺,為醫學實驗班的建設發光放熱。
三尺講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醫學實驗班的一些基礎學科是從零開始,白手起家,謝蘭參與了這樣的建設過程。她對每門課都高標準、嚴要求。生動的圖片、精煉的文字、清晰的解釋以及與臨床的聯系,讓每一位聽過她授課的同學都贊不絕口。謝蘭的課堂能將紛亂的生物醫學知識講述得有條不紊,讓學生在知識的毛線團中快速抽絲剝繭、直搗黃龍。來自17級的王梓儼同學如此評論:“謝老師的課講得真的好清楚,在謝老師的課堂上總能收獲許多豐富的知識?!?/span>
而在傳統課堂之外,謝蘭也注意學生們的英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科研能力等全方面能力的培養。從介紹學科前沿為同學們開闊眼界,到翻轉課堂組織小組展示以及疫情期間線上的臨床案例討論,更有實驗課程親自下場傳授心得體會,謝蘭對自己的學生視如己出、傾囊相授,并把自己在國內、國外積累的經驗都悉數相傳,希望他們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謝蘭的通識課更是受到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的喜愛。聽起來專業性頗強的胚胎課,竟一度被美院的同學占據半壁江山。她的課程生動有趣,既有吸引力,又有知識收益。有選修課的學生在畢業后給她發短信:“您真的是我在大學里超喜歡的老師啦,早知道就去學醫了?!边€有選完了她所有通識課的學生在課程群里追問:“老師還有開別的課嗎?下學期還想來?!彼慕虒W評估也進入全校前5%的好成績。
園內園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許多家長們對謝蘭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輕。也時有家長對剛執教不久的老師擔任班主任表示疑慮,但謝蘭與班里同學們良好的關系讓所有疑慮都煙消云散。通過聽取學生們對自己教學的意見和建議,謝蘭每年都會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和提升。從傳統的口頭傳授,到提高學生活躍度的翻轉課堂,再到未來網課+線下討論的新課堂模式,她在教學中也在不斷反思如何提高教學興趣和教學效率,不斷探索前行。
除了教學,謝蘭還經常參與同學們的聯誼活動、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對每位前來找她傾訴的學生她都會耐心傾聽、給出建議。在許多同學心中,她不僅是老師、班主任,更是一位和他們年齡差距不是那么大的知心“大姐姐”。無論是與專業相關的困惑,還是生活中的不如意;是與科研相關的疑難,還是與職業相關的迷茫,謝老師真正實現了與學生共成長,與事業同進步的教育理想。
為人師表難,恪守教書育人的本心、為學者利更難。新技術的興起讓教育不再像過去一樣只能局限在資源豐富的地區,但無論在哪個時代,一位引導學生進入學科大門的引路人都是至關重要的角色。君不見,多少恍惚學子在醫學課程面前連門把手都沒摸到,只靠死記硬背通過考試。“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作為醫學學子的領航者,謝蘭就像那縷金色的陽光,它能穿透層層烏云,為莘莘學子送去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