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互聯網經濟的法治保障研究
近年來,“數據黑產”“滴滴網約車司機犯案”“比特幣炒作”等互聯網事件層出不窮,引起廣泛熱議。在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教授看來,互聯網經濟法治已經成為保障經濟順暢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要素。如何實現互聯網經濟法治,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申衛星負責的“互聯網經濟的法治保障研究”入選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研究團隊將圍繞互聯網經濟的規制與法治體系構建、數據權利與網絡產權保護、互聯網電子商務與平臺治理、互聯網市場競爭秩序保障、互聯網經濟犯罪與金融安全維護等問題展開研究,致力于構建跨學科交叉、跨地域融合的互聯網經濟法治體系,推動互聯網經濟法學理論和法律實踐的發展,為互聯網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為我國的網信事業發展孕育了無限的可能”,申衛星表示。但相對于國外比較成熟的研究,我國在互聯網經濟治理領域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互聯網經濟的法治體系建設遠未達成。
申衛星指出,過去學者們針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等自有的學術框架中,缺乏多元視角和學科的協同分析,價值分析和利益平衡上也可能有所偏頗。而此次研究將以現行法律規定為主線,綜合多種學科視角,引入多元利益主體,認真聽取政府部門、市場主體、社會組織以及國際機構對于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的期待,利用多種研究方法,將法學理論與經濟學、計算機等專業技術相結合。
課題組一方面圍繞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的基礎理論進行總體研究,分析整合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的一般理論,創設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研究的框架和體例,優化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的研究路徑,另一方面對互聯網經濟領域的虛擬財產和產權保護、電子商務和平臺治理、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互聯網經濟犯罪與金融安全等重點領域內的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比較研究,就不同領域、不同主體的共性問題進行概括抽象和總結,為指導實踐提供可行方案。研究包括了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的法律法規、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的政策和技術標準、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的實踐經驗、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的技術措施和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的問題和需求五個子課題。
互聯網經濟活動能否從無序走向有序、從野蠻生長到法治化,是推動法治社會建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砝碼。申衛星課題組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將為諸多互聯網經濟相關權力機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執法活動提供參考,為規范互聯網經濟行為提供一個扎實的支撐,為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等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助力實現“互聯網+”在經濟領域法治保障力的提升。
在申衛星看來,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由于互聯網的匿名性、遍布性、跨地域性等特征,互聯網經濟若是規制不足或者規制不當,很可能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給人民群眾帶來極大的財產甚至人身損害,但互聯網經濟若是規制過分,也可能會約束經濟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彼J為,如何掌握互聯網經濟治理的力度,實現經濟發展與秩序穩定之間的平衡,是本課題研究要回答的重要問題之一。
在互聯網全球化背景下,梳理和發展具有我國特色的互聯網經濟法治理論,在學術、應用和社會等不同層面的意義不言而喻?;ヂ摼W市場競爭格局的快速演變引發了對現有理論的創新、對現有規則的修改以及對執法和司法思路的探討。申衛星課題組首次打破碎片化的網絡法理論研究現狀以構建網絡法的法學范疇,并將互聯網經濟問題的研究納入到全局整體性宏觀層面,提升到理論和戰略高度。
申衛星有一個愿景——構建中國通往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中心的橋梁,助力提升中國在國際互聯網經濟法治保障體制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為國家有關部門、國際組織、國際互聯網企業提供專業的決策支撐和服務能力。在他看來,這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應該承擔的使命。
在2017級法學院新生開學典禮上,面對真正“生而數字”、與中國互聯網時代一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青年一代,申衛星鼓勵同學們:“清華是一個科學技術的‘先鋒劇場’,沒有其他任何地方比清華更適合網絡與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律人學習交叉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彼M浴盎ヂ摼W經濟的法治保障研究”為契機,繼續加強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建設,提高相關領域研究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培養更多優秀的“計算法學”的復合型人才,為互聯網經濟治理提供理論支持和人才保障。
來源:清華新聞網